中日韓Auto-ID實驗室技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作者:AutoID中國實驗室 王俊宇
來源:RFID射頻快報
日期:2007-03-04 11:42:49
摘要:2005年11月10~11日,中國、日本、韓國三國AUTO-ID實驗室技術研討會(CJK Meeting)在復旦大學張江校區(qū)行政樓第二會議室舉行。會議分為4個部分:1)RFID硬件與射頻電路;2)RFID應用;3)RFID軟件與網絡;4)合作領域研討。
2005年11月10~11日,中國、日本、韓國三國AUTO-ID實驗室技術研討會(CJK Meeting)在復旦大學張江校區(qū)行政樓第二會議室舉行。Auto-ID實驗室是一個研究單位的聯盟,專業(yè)從事自動識別、智能對象和EPC系統方面的研究、開發(fā)和推廣;進行與工業(yè)相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以及系統和工具的研究與開發(fā),并對EPC概念的進行推廣。其前身為源自MIT的Auto-ID中心,是EPC的最初倡導者,在2003年EPCglobal成立之后,更名為Auto-ID實驗室,從事后續(xù)的研究工作。Auto-ID實驗室是一個會員組織,目前在全球有7個會員單位:麻省理工大學(美國),劍橋大學(英國),阿特萊德大學(澳大利亞),圣加侖大學(瑞士),復旦大學(中國),慶應大學(日本),ICU大學(韓國)。
本次技術研討會是首次在中國舉行的Auto-ID實驗室技術研討會,日本Auto-ID實驗室派出8名代表,韓國Auto-ID實驗室派出6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日本Auto-ID實驗室主任Jun Murai和韓國Auto-ID實驗室主任Sang-Gug Lee均出席了會議,參加本次會議的還有UBIPASS公司、捷瑪公司和復旦大學軟件學院的代表。
會議分為4個部分:1)RFID硬件與射頻電路;2)RFID應用;3)RFID軟件與網絡;4)合作領域研討。由于是首次舉行CJK Meeting,會議采取不分組的形式進行,以便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復旦大學Auto-ID實驗室主任閔昊教授、慶應大學Auto-ID實驗室副主任Osamu Nakane和ICU大學Auto-ID實驗室副主任Daeyoung Kim分別擔任前三個小組會議的主席。會議研討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射頻電路、芯片設計、系統架構、測試技術、RFID應用軟件、網絡架構等等。Auto-ID中國實驗室在會議上介紹了GEN2芯片的設計技術、基于RFID的商品防偽技術、RFID測試方案等,并由合作方UBIPASS公司和復旦大學軟件學院介紹了上海豬肉跟蹤和倉庫管理等實施案例。在合作方案研討中,三個Auto-ID實驗室達成一致共識,同意加強實驗室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確定每4個月召開一次中日韓Auto-ID實驗室技術研討會,在三個國家輪流舉行;同意互派訪問學者到對方的實驗室進行研究工作;同時將在科研成果共享、項目合作、信息更新等方面展開進一步的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