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I-94A護照植入RFID芯片 加強旅客安全
8月9日消息,美國聯(lián)邦國土安全部已在加拿大與墨西哥邊境五地展開移民文件挾帶無線射頻辨識(RFID)芯片的測試。
港臺媒體報道,國土安全部所發(fā)布的新聞稿表示,科技的目的是自動化,或至少加速旅客在美國各關卡的安全進出。辨識芯片內植在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文件I-94A當中。這類文件通常發(fā)給持有非移民簽證的外國人,如學生或短期勞工,作為出入境登記。
新聞稿指出,裝設在測試地點的辨識器,能在旅客通過時將資料回傳至政府管理的資料庫。每個標簽帶有一組無法更改的獨特編號,但不紀錄個人身份資訊。只有美國政府官員才有能力由編號取得該名旅客的個人記錄。
該科技的使用,“對旅客而言大致公開明了,出入這五個點的汽車與行人,均不需額外的耽擱?!比欢?,旅客在通過邊境時,必須“出示”(I94-A)文件,以確保最佳判讀。根據(jù)不同的天氣與交通狀況,獲選的測試地點為亞利桑納州、紐約州和華盛頓州的路上關卡,并將持續(xù)進行到明年夏初。
這項科技屬于US-Visit計劃的一部分,其主要方式是根據(jù)生物測定與個人記錄等資訊,過濾并確認旅客的身份。US-Visit檢查程序目前在全美115個機場和15個海港,及50個陸地關卡的次級檢查中心運作。美國國務院也開始發(fā)給所有旅客包含其個人生物辨識資料的電子護照(e-passport)。
國土安全部今年5月表示,自2004年開始實施的US-Visit政策,已駁回約7,000件簽證申請,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申請人有案底在身,或名列安全觀察名單。截至當時,通過US-Visit收集的指紋和其他生物辨識資訊,已阻止約600人入境美國,并逮捕39人。
但美國移民研究中心(Center for Immigration)資深政策分析師Jessica Vaughan的報告卻指出,墨西哥與加拿大旅客過于廣泛的免簽條件,稀釋了該計劃的安全效益。
Vaughan指責,只有22%的鄰國旅客有義務接受過濾篩檢。在此同時,墨西哥民眾偽造和濫用過境卡(Border Crossing Card)的情況層出不窮;US-Visit管控攔截了八名加拿大恐怖份子嫌犯。國土安全部對于那些逾期居留的旅客,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缺乏好奇心?!?/FONT>
Vaughan發(fā)給CNET News.com的信中表示:“目前我們每年通過這套卓越的制度,放行約1.5億名旅客入境。如果911(恐怖攻擊)讓我們學到任何教訓,那就是沒有確認身份、利用觀察名單篩檢,并確定他們確實遵守簽證約定,就準許這么多人入境,是非常危險的?!?/FONT>
她認為政策若不改變,這套制度很有可能變成一場高科技的無聊展示,沒有保衛(wèi)國土的實際作用。
·中國有望實現(xiàn)生物識別應用護照產(chǎn)業(yè)化2005-5-19 9:42:19 |
·荷蘭已開始測試帶有芯片的護照與身份證2005-5-17 15:03:26 |
·日本組織五政府部門聯(lián)手 推動電子護照計劃2005-5-17 10:25:00 |
·美國電子護照市場誘人 英飛凌、飛利浦芯片領先備選2005-5-17 10:06:31 |
·歐洲電子護照此起彼伏 瑞典于05年實施2005-5-17 9:3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