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一本heyzo高清视频-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去干成人网-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一個前景誘人的產業(yè)

作者:經濟日報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7-03-04 11:46:21
摘要:RFID:一個前景誘人的產業(yè)。RFID即射頻識別技術,對很多人來說還是個比較陌生的概念,但是這并不影響它被廣泛地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RFID即射頻識別技術,對很多人來說還是個比較陌生的概念,但是這并不影響它被廣泛地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超市結賬處逐件進行掃描,這一繁瑣的過程,將隨著RFID的推廣而成為歷史。屆時,你只需將滿載的購物車推過RFID閱讀器,貨款便自動顯示出來;2008年北京奧運會,觀眾只要隨身攜帶賽場門票,無須出示,入口機器都能自動識別。市場上消費品有哪些品種?數量多少?在哪個商場?物流配送心中有數……

    這些只是RFID技術廣泛應用領域中很小的部分。有關專家稱,隨著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RFID產品的種類將越來越豐富,應用和衍生的增值服務必將越來越廣泛,其市場之大可想而知。

    先進的識別技術

    RFID是一種利用無線射頻通信方式實現的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發(fā)展前途的信息技術之一。從理論上說,使用RFID以后,每件物品都將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身份證”。最基本的RFID系統(tǒng)由3個基本部分組成,包括標簽、讀寫器和信息管理系統(tǒng)。標簽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每個標簽具有全球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讀寫器是用來讀取或寫入標簽信息的設備,通常與電腦相連,所讀取的標簽信息被傳送到電腦上進行處理。

    同以前大量應用的條形碼識別技術相比,RFID優(yōu)勢明顯:RFID讀寫器對快速移動中的RFID標簽具有“群采”能力,也就是說可同時辨識讀取數個快速移動中的RFID標簽,而條形碼則必須逐一靜態(tài)掃描;RFID讀寫器還能夠穿透紙張、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屬、非透明的材質,進行穿透性通信,而條形碼掃描機則必須在沒有物體阻擋的情況下,才可以辨讀條形碼;RFID標簽巨大的信息存儲量也是條形碼不可比肩的,RFID標簽最大容量有數兆字符,而二維條形碼最大的容量是2000至3000字符;更為重要的是,RFID標簽可以多次修改,不斷增加信息,并可經由密碼保護,不易被偽造;而條形碼則不具有這種功能。

    巨大的應用空間

    因為擁有了獨特的性能和優(yōu)勢,RFID的應用領域非常廣闊。據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十一五”863計劃“RFID技術與應用”規(guī)劃組主持專家魏鳳研究員介紹,在全球范圍內RFID開始被廣泛地應用。它可應用于生產管理與控制、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重大工程與活動等領域。據預測,僅超市結賬系統(tǒng)使用的RFID標簽在全球供應鏈領域的市場需求,到2008年就將達到40億美元。

    用無孔不入來形容RFID的應用,一點也不過分,它現身于阿爾及利亞郵政系統(tǒng);在菲律賓被應用到貨幣存儲卡來代替現金;在芬蘭被用于標識麋鹿的歸屬權;在新西蘭被用于識別珍稀野生植物;在日本被用于標識壽司;在南極被用于研究企鵝生活習性;在南非被用于礦石跟蹤;在土耳其被用于身份驗證;在意大利被用于智能導引船舶駛入泊位;在法國被用于管理貴重藝術品,防止失竊。

    RFID在我國的應用也同樣廣泛:在一些省區(qū)市的郵政系統(tǒng)中,RFID已經被用于郵袋分揀和跟蹤寄送。在生產制造的流程中,RFID被用于質量控制和組織協(xié)調。在零售市場中,RFID被用于產品的防偽與識別。在交通系統(tǒng),RFID被用于不停車收費和車輛管理系統(tǒng)。在居民身份管理中,RFID被用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證……

    可以說,凡是可以想象到的地方都有RFID的存在,很難想象還有哪些領域RFID無法參與。

    難得的發(fā)展機遇

    魏鳳研究員認為,雖然當前RFID技術與應用發(fā)展迅速,但尚未成熟,仍處在不斷的探索與整合之中,更沒有形成成熟的產業(yè),對任何國家來說,這都意味著一個大好的發(fā)展機遇。中國有必要集中開展RFID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fā),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技術標準,推動自主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促進具有競爭力的產業(yè)鏈形成,使中國在該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同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在RFID市場前景等方面都具有相對優(yōu)勢,但在技術、產業(y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距。不過這個差距還沒有大到追趕不上的程度。在RFID新一輪的發(fā)展進程中,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達到同國外先進國家共同發(fā)展的局面。

    為了大力推進RFID技術與應用在中國的發(fā)展,實現自主創(chuàng)新發(fā)展RFID的戰(zhàn)略,中國政府做了很多工作。

    2006年6月9日,由科技部、國家發(fā)改委、商務部、信息產業(yè)部等15個部委共同編制的《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簡稱《白皮書》)正式發(fā)布?!栋灼窂娬{,中國將以應用為引導,帶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的開發(fā),促進中國自主RFID產業(yè)鏈的形成,實現RFID技術的全面發(fā)展和提升;建立以企業(yè)為主體的自主創(chuàng)新體系,突破RFID關鍵技術;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提出并建立中國的RFID技術標準體系,把重點放在我國的編碼體系、數據管理與交換體系以及頻率配置等方面;推動成立技術及產業(yè)聯盟,實現在國際合作和國際競爭大環(huán)境下技術和產業(yè)的快速健康發(fā)展。

    《白皮書》編制專家組組長魏鳳介紹,《白皮書》給我國的相關專家和企業(yè)指明了應當如何發(fā)展RFID,通過怎樣的途徑發(fā)展RFID,向哪個方向發(fā)展RFID,對RFID技術和產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根據《白皮書》的精神,多個部委制定了扶持RFID研發(fā)和產業(yè)化示范項目的政策,并采取各種措施促進RFID標準的制定。

    《白皮書》的公布在國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他們普遍認為中國開始高度重視RFID,并找到了新的發(fā)展思路。不少RFID領域的國際組織也改變了以前企圖壟斷專利和技術標準向中國用戶收取高額費用的模式,開始與我國進行交流,共同進行技術開發(fā)和標準制定,這將使我國在RFID的國際舞臺上占有舉足輕重的一席之地。

    除了發(fā)布《白皮書》以外,“十一五”期間,根據863計劃安排,我國將在“射頻識別(RFID)技術與應用”領域全力起飛,科技部將撥款1.28億元,力爭實現我國RFID領域技術突破與自主創(chuàng)新。2006年10月27日科技部又把“組織實施射頻標簽(RFID)技術與應用重大項目”列入“十一五”規(guī)劃。

    這些政策和措施必將對中國RFID的發(fā)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推動我國RFID自主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的實現,使我國成為RFID國際舞臺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圖為北京中交國科物流技術發(fā)展有限公司建立的以RFID技術應用為目的的智能倉儲、商品配送、運輸管理等多個物流應用模擬測試環(huán)境。

    相關鏈接

    RFID的發(fā)展史

    1948年:美國科學家哈里·斯托克曼發(fā)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一文奠定了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基礎。

    1940—1950年:雷達的改進和應用催生了射頻識別技術,1948年奠定了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基礎。

    1950—1960年:早期射頻識別技術的探索,主要處于實驗室實驗研究階段。

    1960—1970年: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得到了發(fā)展,開始了一些應用嘗試。

    1970—1980年:射頻識別技術與產品研發(fā)進入大發(fā)展時期,各種射頻識別技術測試得到加速發(fā)展。出現了一些最早的射頻識別應用。

    1980—1990年:射頻識別技術及產品進入商業(yè)應用階段,各種形式的應用開始出現。

    1990—2000年:射頻識別技術標準化問題日益得到重視,射頻識別產品得到廣泛采用,射頻識別產品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標準化問題日趨為人們所重視,射頻識別產品種類更加豐富,有源電子標簽、無源電子標簽及半無源電子標簽均得到發(fā)展,電子標簽成本不斷降低,規(guī)模應用行業(yè)擴大。

上海已開始在10萬只工業(yè)氣瓶中強制使用電子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