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自制物聯(lián)網(wǎng) 打個電話能自動澆花
中國工程院院士、重大教授楊士中獲科技突出貢獻獎,他從小就愛動手,現(xiàn)在也愛運動
用的是在已經(jīng)停產(chǎn)的多普達智能手機,卻研究著最前沿的通訊技術空天地信息網(wǎng);大學學機電專業(yè),卻成了航空、通信專家;65歲看說明書自學會了開汽車;為了老伴方便自制“物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電話遙控澆花……今年7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楊士中就是這樣“傳奇”。昨日,獲得科技突出貢獻獎的楊士中接受了晨報專訪,揭秘了他生活的一面。
小時組裝出收音機
上臺發(fā)表獲獎感言,還說著一口重慶話。今年75歲的楊士中說,雖然他在北京工作了多年,卻改不了這一口鄉(xiāng)音。
從小在雙碑長大的他,童年就在特鋼廠的車間、工廠、院壩中度過。楊士中笑著說,那時廠里堆著許多從前線運回來的破舊飛機,車間里也有各種報廢的零件,他就把這些當玩具,拿著螺絲刀東拼西湊,還組裝出了收音器等小玩意。
“可能就是當時這樣的生活,才培養(yǎng)出我愛動手、愛琢磨的個性吧。”楊士中說,這讓他在工作中獲益良多。
在重大上學時,他學的是機電專業(yè),畢業(yè)后進入中國研究院西南分所,被分配研究計算機,他立馬開始自學,5年后又因國家的需要開始研究人造衛(wèi)星。三次改行,都能迅速上手,除了服從國家安排、刻苦的學習精神,就是從小養(yǎng)成的動腦動手能力幫助了他。
看著說明書學會開車
在2002年以前,楊士中一直是騎摩托上下班,不僅駕車多年零事故,而且還自學弄清了摩托車內部結構原理,摩托車壞了都是自己修。
10年前,65歲的楊士中又看著說明書自學會了汽車駕駛。當時,因為需要研究衛(wèi)星遙感技術,科研組買了一輛皮卡車。楊士中對汽車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翻出說明書,看了兩小時后,就開始嘗試著駕駛?!耙簧先ミ€鬧了個笑話?!彼f,當時他按照說明松了剎車、離合,踩下油門卻發(fā)現(xiàn)車子還不走,正想著為什么,旁邊路過的一個人告訴他:“沒松手剎。”于是,他就這樣啟動了汽車。
沒過多久,楊士中就在學校里開得熟練自如了,在考取駕照時,都以為他是開了多年的老師傅。
雖然按照標準給他配備了汽車和司機,不過楊老有時還是會自己開車?!拔易鲅芯?,有時會加班,不好讓司機一直等著,就夜里自己開車回家?!?/P>
自制物聯(lián)網(wǎng)打個電話就澆花
通過網(wǎng)絡遠程遙控,家中的微波爐就可以自己啟動做飯、空調提前啟動制冷,這些運用物聯(lián)網(wǎng)的技術似乎離一般市民還很遠,但楊士中卻在家中自制了一套物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出差在外時打個電話就可以給種的蔬菜、花木澆水。
“沒辦法,老伴喜歡種這些花花草草,但長期會出差,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了。”楊士中笑著說,自家的房屋樓頂上被開辟出來種了各種蔬菜瓜果,可是因為常出差,有時一走就是半個月,老伴要陪伴左右,無人幫忙照料,為了不讓老伴的心血白費,他動手制作了一套遙控澆水裝置。
“我在客廳裝了一套交換機,連接到了樓頂?shù)臐菜?,在外時一打電話就能控制澆水器自動澆水?!睏钍恐斜葎澲忉屍鹚难b置,每打一次可以控制澆水15-20分鐘,出差在外時他就先看重慶當天的天氣預報,再決定一天打幾次電話。
去年夏天,他出差一個月,回家時家里的葡萄已經(jīng)結出了甜甜的果實。而這套設備還吸引了不少人到家來參觀。
愛爬山愛打乒乓球
雖然是75歲高齡,但楊士中的工作和生活卻依然忙碌。說起自己的生活,他說很簡單,除了出差,幾乎每天都是兩點一線,白天去實驗室工作,晚上回家。
“雖然是院士,但在科研工作上,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睏罾险f,在進行課題申請、項目審核時,面對臺下的詢問,無論是專家還是年輕的博士生,他都會認真地一一回答?!霸诳蒲猩?,永遠是平等的交流,院士也沒有特權?!?/P>
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楊士中每天都堅持鍛煉身體,周末會到虎溪校區(qū)爬山,平時每天都堅持在學校里散步,他最喜歡的運動就是乒乓球。為此,他在實驗室里將四個工作臺拼成了一個乒乓球桌,休息時就會和學生打一場,直到打到微微出汗才罷手。
本版文/重慶晨報記者 雍黎
中國工程院院士、重大教授楊士中。 重慶晨報記者 黃宇 實習生 高振波
楊士中 重慶大學一級教授,1960年畢業(yè)于重慶大學,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211工程”運載器測控及遙感信息傳輸技術重點學科和國家“985工程”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測控及遙感信息傳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在通信、雷達、飛行器測控領域,以唯一和第一獲獎者的身份,獲得國家發(fā)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全國科學大會獎6項和部省級科技獎12項。獲獎項目中,無人機測控通信系統(tǒng)、特種通信系統(tǒng)、傳輸型衛(wèi)星遙感系統(tǒng)等,許多是國家最先進的裝備。
原聲>
建空天地信息網(wǎng)
打電話沒有死角
晨報記者:能介紹一下你現(xiàn)在正在從事的研究么?
楊士中:目前我正帶領課題組研究空天地信息網(wǎng),這是一種新的通信方式,可以讓人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向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通信?,F(xiàn)在的通信,其實只覆蓋到了地面的2%,廣大的海洋、荒漠都不能通信,而這種方式包括全球移動通信網(wǎng)和空間信息網(wǎng),讓人在太空中或地面都能實現(xiàn)實時通信。此次神九收到地面發(fā)出的郵件,就是此項技術的應用。
晨報記者:對于普通市民來說,會給通信帶來怎么樣的變化呢?
楊士中:如果運用了這項技術,手機就能方便地進行“衛(wèi)星通話”。在荒山野外、海洋、河流中也不會因為周圍沒有“基站”而遭遇通信死角,進行野外工作和戶外探險的人士能隨時保持通信。
晨報記者:你還有什么研究可以用于我們的生活呢?
楊士中:除了航空航天的衛(wèi)星測控與遙感信息傳輸以外,我還研究了“微位移”、“微變形測量”等防災減災的技術。其實滑坡、地裂、建筑倒塌等都有一定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只要做好防范,是可以防止災害發(fā)生。“微位移”技術,就是用雷達監(jiān)測橋梁及大廈的移動變化,從而提前防范,目前我正在研究,希望盡早能將此項技術用于防災減災。
晨報記者:作為通信專家,似乎你對手機沒有追求最新最好?
楊士中:我這個多普達智能手機已經(jīng)用了3年,它可以無線上網(wǎng),其實我覺得2G的智能機配備有無線上網(wǎng)功能就很好用了?,F(xiàn)在手機所謂的最新最好,不過是硬件的提升和用戶操作體驗上的優(yōu)化,在通信技術并不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