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衛(wèi)星打造全球網絡 來看看這家公司的大計劃
近日,美國公司“媒體發(fā)展投資基金”(Media Development Investment Fund,簡稱 MDIF)宣布,計劃將免費的網絡訪問覆蓋全球。
MDIF公司的此項計劃名為 Outernet,擬在 2015 年 6 月之前向近地軌道發(fā)射數百顆低價微型衛(wèi)星CubeSats,并運用數據廣播技術,通過無線電波傳送數據,進而向全球提供網絡連接。
Outernet項目組在其官網介紹了工作原理,每顆 CubeSats 衛(wèi)星都可以接收來自地面基站網絡的數據流,并將這些數據轉換成“無線網絡”傳送到地球上的接收方。
為了將覆蓋范圍最大化,Outernet采用了基于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多任務處理技術。
目前全球依然有大量的人無法訪問互聯網獲取信息,而 Outernet 項目的主要目的便是彌合全球信息鴻溝。如果進展順利,Outernet 項目組將向 NASA 申請,以獲得在國際空間站測試相關技術的許可。與此同時,MDIF 公司正試圖籌集數千萬美元捐款,從而推動項目的進行。
在此之前,Google和扎克伯格均推出了各自的全球網絡計劃。去年 6 月,Google 利用“氣球基站”打造全球網絡的計劃被廣泛報道,其原理為:
“氣球基站”搭載了發(fā)射裝置,機身附有一塊籃球板大小的太陽能電池,裝置里面包含了計算機、GPS 等設備。氣球將這個裝置帶到 2 萬米的高空(約為商業(yè)飛行高度的兩倍),懸停在該高度。利用當地預留的空白電視頻段,將信號發(fā)到地面的接收器,接收器再將信號轉到終端設備上。
Google打算發(fā)射上千個高空氣球,在同一個緯度上繞地球一周。這些氣球之間可以互相通信,從而使得整個網絡運轉起來。
去年8月,扎克伯格宣布成立 Internet.org 組織,旨在將互聯網推向那“封閉”的幾十億人口。該組織的創(chuàng)始成員還包括一系列鼎鼎大名的科技公司:愛立信、諾基亞、高通以及三星。
這些公司將一同努力降低互聯網的接入門檻,包括普及智能手機、通過壓縮及其他技術減少數據占用帶寬。此外,它們還試圖打造一種全新的商業(yè)模式,以激勵各類企業(yè)在目標地區(qū)提供更便宜、更豐富的互聯網接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