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電子商務防偽技術
長期以來,假冒偽劣產品已成為商業(yè)領域一大突出問題,危害企業(yè)與消費者利益,甚至影響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fā)展。目前國際市場(包括電子商務市場) 假冒產品泛濫,全球電子商務市場上各類名牌商品的假冒產品的交易屢禁不止,日趨猖獗。據統(tǒng)計,全球電子商務中,假冒產品占商品交易總量的比例高達5%/9%。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已刻不容緩,電子商務流通環(huán)節(jié)安全保障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shù)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huán)境。RFID技術可用于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RFID技術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自80年代開始進入商用階段。隨著電子標簽成本不斷降低,自2000年后,RFID規(guī)模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大,被廣泛應用于物流管理、安全管理、防偽與移動跟蹤等領域。
RFID電子標簽具有及時追蹤、可遠距離批處理特性,能有效提高電子商務供應鏈過程整體效率;此外,英聯(lián)國泰電子標簽本身是唯一可識別的,可用來驗證身份。Wong等提出一種RFID防偽認證機制,使用一種編碼策略以隱藏有效的電子產品代碼,只有被產品所有者授權的讀寫器才能去授權存取產品信息,以檢索出原來的電子產品代碼,然而,這樣設計的標簽依然有被復制的危險。Thorsten等用對稱加密的方法驗證產品交易,防止電子標簽被輕易復制,但仍然沒有解決電子標簽被復制的風險問題。
RFID標簽貼在托盤、包裝箱或元器件上,進行元器件規(guī)格、序列號等信息的自動存儲和傳遞。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遺漏的發(fā)生,并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RFID的應用,可大幅削減成本和清理供應鏈中的障礙。
在服裝的生產過程中,利用超高頻發(fā)卡機將單件服裝的一些重要屬性如:名稱、等級、貨號、型號、面料、里料、洗滌方式、執(zhí)行標準、商品編號、檢驗員編號等寫入對應的電子標簽,并將該電子標簽附加在服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