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一本heyzo高清视频-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去干成人网-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理解5G 千萬別陷入這“五大誤區(qū)”

作者:陳豐偉
來源:運營商世界網
日期:2018-08-28 08:50:17
摘要:2018年6月份上海舉辦2018年世界移動大會(MWCS 2018),產業(yè)鏈釋放出很多有關“5G將至,未來已來”的信號,行業(yè)內外對5G熱情空前高漲。一時之間,與5G相關討論非常熱門,但是討論中出現比較集中的“五大誤區(qū)”。
關鍵詞:5G物聯網

  2018年6月份上海舉辦2018年世界移動大會(MWCS 2018),產業(yè)鏈釋放出很多有關“5G將至,未來已來”的信號,行業(yè)內外對5G熱情空前高漲。一時之間,與5G相關討論非常熱門,但是討論中出現比較集中的“五大誤區(qū)”,筆者總結如下:

  五大誤區(qū):5G將至 未來已來

  誤區(qū)一:5G來的很快

  誤區(qū)二:5G是物聯網的天下

  誤區(qū)三:5G手機只是速度更快

  誤區(qū)四:5G缺乏“殺手級”應用

  誤區(qū)五:5G可以替代有線寬帶

  就“五大誤區(qū)”,筆者基于5G三大應用場景(如果你還沒有了解5G三大應用場景,建議先閱讀變身5G達人的必備小知識或者看本文后附的資料,相關思考、解讀如下:

  誤區(qū)一:5G來的很快

  有人認為,5G會快速的“迎面撲來”。并不是這樣的,5G到來是一個分階段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

  1、從三個場景而言,最快商用的將是eMBB場景,大約是2020年正式商用,而uRLLC和mMTC場景受標準確定時間和產業(yè)鏈成熟程度影響,最早于2021年開始逐步商用,相對成熟也要3-5年以后。

  2、就eMBB場景而言,5G網絡建設也將是從數據網絡消費熱點區(qū)域開始建設,并不是全面普及,因此在3-5年內將是4G與5G網絡長期并存,在農村等邊緣區(qū)域還將主要是4G普遍覆蓋。

  3、在5G之前,中國的移動通信迭代都比國際先進水平有時間差,比如3G滯后7年,4G滯后3年,正式部署滯后于其他國家既有差距但也有好處,好處是可以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享受產業(yè)鏈成熟的紅利。接下來中國5G的到來,將與世界保持同步,這本身是件好事,但是由于沒有太多成熟經驗可以借鑒,需要在迭代過程中不斷解決很多不可遇見的困難,會有所坎坷。

  4、行業(yè)內外對5G來的有多快的感知不同,代表市場側的渠道商和消費者,更多的感知是來源于手機品牌商5G手機上市時間點的炒作,這些炒作多數是搶占市場差異化概念。5G手機什么時間點正式商用,還有標準確定、芯片研發(fā)、頻率分配、牌照頒發(fā)、網絡建設等諸多因素所決定(詳見5G的速度與激情:手機上市還需要過七道坎),預計2019年底-2020年方有成熟的商用5G手機,并且由于研發(fā)難度和成本原因,初期上市的5G手機都屬于高端機,價格不菲,價格下探需要時間,同樣制約快速普及。

  5、何謂“快”何謂“慢”,從產業(yè)鏈角度看,已經是“快馬加鞭”,甚至是兩步并作一步走,比如與過去不同,現在芯片研發(fā)和3GPP的標準推進基本是同步在進行,手機的研發(fā)與芯片研發(fā)也是同步在進行。但是從市場角度看,現階段智能手機缺乏新的技術革命拉力,用戶對5G的需求度和熱情度明顯高于當時對3G和4G,市場需要5G來的更快一點。

  (圖:移動網絡演進簡圖)

  誤區(qū)二:5G是物聯網的天下

  有人認為,5G主要場景是物聯網的天下。并不是這樣,5G在不同時期商業(yè)化重點有所不同,5G初期商業(yè)化收入來源最主要場景來自eMBB場景,后期隨著技術和網絡成熟,物聯網和車聯網等新興業(yè)務才能帶來增量收入,切不可片面過于強調“物聯網”“車聯網”對5G商業(yè)化的作用。

  1、雖然5G對物聯網的規(guī)?;l(fā)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但是最先成熟、最先商用的還是eMBB場景,尤其是個人移動通信和高質量視頻業(yè)務,也是ARPU(單戶月平均收入)最高的業(yè)務。這部分業(yè)務產業(yè)鏈最成熟、最能為運營商帶來可觀的收入,從而引起運營商的重視,所以發(fā)展是最優(yōu)先的。雖然物聯網潛在規(guī)模很大,但ARPU都比較低(現階段ARPU只有2元左右),當然未來物聯網帶來的收入是潛在的增量收入,主要依賴于“海量連接”積少成多的收入積累,并可能帶來一些ICT整合收入,必須作為未來創(chuàng)新業(yè)務不斷開發(fā)。

  2、物聯網的概念好多年前就已經有了,之所以一直沒有“爆發(fā)”,其實除了“網絡”這個因素以外,還有產業(yè)鏈諸多因素制約,比如物聯網需要在聯網的設備上安裝通信模塊,某種程度上講,通信模塊成本高低比網絡更制約物聯網快速普及。

  3、大多數物聯網終端在現在的2G、3G和4G網絡都可以承載,從成本角度看,2G成本最低,從覆蓋廣度看,原來也是2G覆蓋最全面。即使到了5G時代,物聯網也并不是都唯一依賴5G網絡承載,從目前的情況來看,NB-IOT網絡將會長時間大規(guī)模應用。

  4、在沒有5G之前,行業(yè)內外所講的“物聯網”基本是“狹義物聯網”,往往是指“行業(yè)級物聯網”(比如遠程抄表、車聯網等),5G物聯網場景其實是“廣義物聯網”概念,除了“行業(yè)級物聯網”,還有“消費級物聯網”(比如個人或家庭場景應用下的穿戴智能終端、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廣義物聯網”往往會分布在5G三個應用場景下,邊界相互滲透,而“狹義物聯網”主要分布在mMTC和uRLLC場景下。

  5、雖然在5G之前的移動通信網絡主要解決“人人互聯”問題,5G同時還要解決“物物互聯”和“人物互聯”問題,但是“物”的加入,還是為了服務于“人”,“人”通過eMBB場景(應用終端主要是智能手機等)來控制物聯網反而更加重要,因此一門心思把精力都放在物聯網上是片面的,還是需要根據網絡建設進度、產業(yè)鏈成熟進度,不同階段發(fā)揮不同業(yè)務帶來的作用,并不斷發(fā)揮5G給數字經濟帶來更多創(chuàng)新業(yè)務的作用。

  誤區(qū)三:5G手機只是速度更快

  有人認為,3G和4G時代,手機就是全面智能手機化了,5G手機無非就是速度更快的智能手機罷了。并不是這樣,5G帶寬和速率是指數級提升,帶來的變化比想象的要大。

  1、手機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帶寬和速率的提升,會帶來常用應用變化,比如高清視頻的觀看、高清視頻的通信,為了更好的使用這些應用,屏幕會更大,屏幕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比如催生折疊屏、柔性屏快速發(fā)展。

  2、手機生態(tài)發(fā)生變化。與電腦發(fā)展初期類似,在帶寬不夠大的情況下,智能手機自身的運算(CPU核的發(fā)展)和存儲功能越來越強(馬上都有1T存儲的手機),隨著帶寬和速率的提高,“瘦手機”+“云”成為可能,所謂“瘦手機”就是說手機功能不需要太強,很多應用是安裝在“云”上,在“云”上運行和存儲。當然,“瘦手機”不是說在配置會在現在基礎上降低,而是未來手機會形成兩個“分支”,一個分支是“胖手機”,也就是各種硬件和軟件配置在現在基礎上不斷強化,越來越PC化;而另一個分支是“瘦手機”,硬件和軟件配置在現在基礎上不需要提升過快,而是配合“云”端強大硬件和軟件配置形成“組合配置”。

  3、手機軟件發(fā)生變化。由于要管理強大的手機硬件和應用,因此就有了手機OS,目前IOS和安卓這兩大手機OS的“江湖地位”無人撼動,隨著“瘦手機”的出現,手機OS的江湖格局會改變,可能會出現“輕OS”,跨平臺的H5成為應用的主要存在形式。

  4、手機變得地位更高作用更大。5G承載著三大場景,多場景帶來了多終端,也就是說用戶擁有或連接的新型終端越來越豐富,看似場景分散了,實際上更加突出了智能手機在其中發(fā)揮的核心作用。用戶同時處于工作、生活的多種場景下,用戶面對的信息門戶也是“碎片化”的,比如車載門戶可能是“中央多媒體控制器”、家庭門戶可能是“AI音箱”等等,但是與用戶形影不離的門戶還是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將成為用戶的“器官”,由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演進為個人信息門戶,形成“泛手機生態(tài)”,智能手機承擔著多場景多門戶“連接器”的作用。

  5、正因為5G帶寬和速率指數級提升,未來的手機將是“5G+AI+區(qū)塊鏈+云”載體,大帶寬和高速率5G,為智能手機加載AI和區(qū)塊鏈技術掃平了道路,并形成“云、管、端”一體化智能信息通信,這并不同于之前智能手機技術升級帶來性能上的“物理反應”,而是給數字經濟和數字生活帶來無限想象空間的“化學反應”。

  誤區(qū)四:5G缺乏“殺手級”應用

  有人認為,3G催生了“微博”,4G催生了“微信”和短視頻,推動社交網絡成熟,5G“殺手級”應用難以出現。并不是這樣,這種誤區(qū)是對5G了解不全面,缺乏想象力所致。

  1、擴充到三個場景的視野來看“殺手級”應用。之前所謂的“殺手級”應用都是個人移動通信技術升級所帶來的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應用升級。5G明確除了涵蓋個人移動通信的eMBB場景,還有另外兩大場景,因此討論5G“殺手級”應用就應該擴充到更寬的視野去審視,應該是不同場景下有不同的“殺手級”應用。雖然不能簡單的預測具體會出現什么“殺手級”應用產品,但是根據5G的特點、技術演進特點、消費者需求特點,可以研判“殺手級”應用主要方向。

  2、eMBB場景最大的特點是大帶寬高速率,那么與此特點直接相關的最起碼有“視頻”應用。比如高清8K視頻、VR/AR視頻、3D視頻,這些都需要5G來承載才有可能。基于中國人的文化特點,視頻類應用發(fā)展空間將遠遠大于語音、文字類的應用,目前“視頻”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比如現在大多數視頻還是“單向”的,缺乏“雙向”互動,因此有理由預測,eMBB場景下的“殺手級”應用將與高清視頻緊密相關。

  3、uRLLC場景最大的特點是低時延高可靠,此場景下“自動駕駛控制、廣域無人機控制”都可能成為“殺手級”應用。

  4、mMTC場景最大的特點是海量連接成本低廉,此場景的應用本身就是“萬物互聯”,這已經夠“殺手級”了,不過令我們驚訝的成果,往往是利用5G去改造原來離“萬物互聯”最遠的行業(yè),比如疫苗的流轉(每支疫苗上都安裝一個5G芯片,疫苗的生產、流通全程透明監(jiān)控)。

  5、“先修好路再造好車”,一直以來,移動通信網絡不斷迭代升級,“殺手級”應用自然會被市場所造就出來,沒有必要擔心是否有“殺手級”應用來帶動5G演進。同時,“殺手級”應用也不是用戶享用5G的唯一理由,5G帶來的大帶寬和高速率將為用戶使用現有應用帶來很明顯的品質提升。甚至還有人提出5G“無用論”,無論從歷史視角還是未來視角來審視,這更是違反規(guī)律沒有眼光的狹隘看法。

  誤區(qū)五:5G可以替代有線寬帶

  有人認為,未來的5G用戶使用帶寬比現在的有線寬帶還大,加之4G時代已經開始流量“無限量”了,5G時代可以用5G來代替有線寬帶了。并不是這樣,“有線的帶寬無限,無線的帶寬有限”-這個規(guī)律繼續(xù)有效。

  1、鑒于有線可獨享、無線空域共享性特點,基于穩(wěn)定性和質量方面考慮,可以優(yōu)先通過有線寬帶解決接入情況下,沒有必要采用5G替代有線寬帶。

  2、在費用方面,有線寬帶可以做到真正的包月無限量不封頂,而4G時代的包月無限量還是有條件的(比如100G當月封頂,下月恢復,超過40G限速等網絡公平性限制條件),到了5G時代,可能上限閾值有所提高,還是無法做到完全沒有限制。

  3、5G與有線寬帶的互補關系會增強。也就是說更多的原來采用有線寬帶作為唯一接入手段的終端,可能會增加5G模塊作為互補或者備份接入,以提高網絡可用度、穩(wěn)定性和可選度。

  4、隨著5G帶寬的提升,成本的下降,對于原來“弱流量使用”場景的終端,5G會對部分有線寬帶形成替代,但也并不能代表5G可以完全可以替代有線寬帶。

  5、“有線的帶寬無限,無線的帶寬有限”-這個規(guī)律繼續(xù)有效,是基于現在和可見的未來技術條件下的判斷和分析,當然從科學的角度,技術發(fā)展到一定程度,這個規(guī)律是否有效值得商榷。

  筆者對以上“五個誤區(qū)”思考和研判,愿與行業(yè)內外的專家和朋友們進一步深入探討,用科學和市場化的思維方式推動中國5G健康而快速發(fā)展。

  附5G基礎資料(詳見變身5G達人的必備小知識)

  5G首次面向用戶和場景定義三大應用場景:

  (1)首先是eMBB,直譯為“增強移動寬帶”,就是以人為中心的應用場景,集中表現為超高的傳輸數據速率,廣覆蓋下的移動性保證等。未來幾年,用戶數據流量將持續(xù)呈現爆發(fā)式增長(年均增長率47%),而業(yè)務形態(tài)也以視頻為主(78%),在5G的支持下,用戶可以輕松享受在線2k/4k視頻以及VR/AR視頻,用戶體驗速率可提升至1Gbps(4G最高實現10Mbps),峰值速度甚至達到10Gbps。

  (2)其次是uRLLC,直譯為“高可靠低時延連接”。在此場景下,連接時延要達到1ms級別,而且要支持高速移動(500KM/H)情況下的高可靠性(99.999%)連接。這一場景更多面向車聯網、工業(yè)控制、遠程醫(yī)療等特殊應用,其中車聯網市場潛力巨大,5G時代這塊蛋糕將達到6000億美元,而通信模塊在其中占比超過10%,這些應用的安全性要求極高。

  (3)最后是mMTC,直譯為“海量物聯”,5G強大的連接能力可以快速促進各垂直行業(y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的深度融合。萬物互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將發(fā)生顛覆性的變化。這一場景下,數據速率較低且時延不敏感,連接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終端成本更低,電池壽命更長且可靠性更高。

  (圖:5G三大場景)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