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術的典型應用案例:臺北悠游卡
悠游卡是RFID技術融入生活當中一個相當貼切的應用實例,只要是經常在臺北市活動的人,皮包里都不免俗的會有一張“悠游卡”,因為只要一卡在手,在臺北市里幾乎就能夠暢通無阻的穿梭于各個主要交通據點之間。 它甚至還結合了電子貨幣包的功能,讓用戶可以直接透過悠游卡在便利商店或是連鎖超商里消費,進一步地擴展了它的使用規(guī)模與附加價值。
其實悠游卡的應用不僅如此,它除了是非接觸式的智能卡之外,也具備了RFID的功能,所以只要是經由RFID進行數據交換或認證功能的應用型式,基本上你都可以透過悠游卡來完成。所以有不少業(yè)者跟悠游卡公司合作,將悠游卡的模塊,移植到其它日常生活的用品當中,例如手表、手機等,讓悠游卡的外觀有不一樣的變化。甚至還有不少使用者,自行將悠游卡中的模塊取出,加工至其它個人慣用的物品來使用。
悠游卡的其它應用
現(xiàn)階段悠游卡最常應用范圍還是在大眾運輸的電子票證居多,其實它還能夠應用在生活中的其它角落。
• 門禁管制:
其實以目前臺灣地區(qū)來說,悠游卡除了能夠作為大眾運輸的票證、消費用的電子貨幣包之外,還可以作為門禁管理系統(tǒng)的通行證,就如同某些高價位的飯店,需要透過電子磁卡才能夠通往特定樓層一樣。
現(xiàn)在具備高科技的新興住宅,其實也導入了類似機制,共享的大門及電梯也需要透過RFID的感應才能夠開啟,或是允許使用者前往特定樓層,因此,只要請廠商在原有的RFID讀取器所鏈接的數據庫中,加入你悠游卡中的辨識信息,除了原先廠商所提供的RFID標簽外,你也能夠利用悠游卡來進入,對于門禁管制來說,提供了另一個層次的管制方式,雖然它無法完全取代鑰匙的地位,以及有悠游卡遺失帶來的風險,不過對于便利性而言,的確也帶給使用者很不一樣的思維。
• 個人化特征記錄:
因為每張悠游卡中都具備唯一的代碼,未來說不定可以透過悠游卡在特定的數據庫中登錄你個人的特征數據,未來你甚至能夠請朋友帶著你的悠游卡,到具備RFID讀取器的商店,替你選購個人化的商品。
總結
雖然RFID的技術相當便利,但是對于個人資料及隱私權上的潛在風險也較高,因為只要具備有RFID的讀取器,很有可能在擦肩而過的一瞬間,你的個人習慣、數據及進出場所,都有可能會被有心人士所竊取,這也是為何目前RFID的應用范圍,仍然較不具備個人化的應用,而是專注于物流、票證等居多。
或許在超高頻或微波的RFID技術更為成熟,并且具備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條件之下,就能夠看見更多個人化的應用(因為可傳輸數據量較大,并且加密機制也較完整),或許有朝一日我們就真的能夠實現(xiàn)“一卡在手,暢行無阻”的終極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