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開始不開始?還是只是個開始?
“咦?這名片怎么感覺有些奇怪呢?”EEWORLD記者在與恩智浦的owen先生交換名片時,覺得其不管是分量還是厚度,都和正常的名片有點不同。
Owen先生狡猾地一笑,順手又拿出了一張相同的名片。說話的功夫,他已將這張名片從一端揭開。原來這里面暗藏玄機:在名片的兩層紙之間,有幾組金屬絲繞成的線圈和一個小芯片。如下圖:
“如果你有一款具備NFC功能的手機,我這個名片只需在你的手機前一過,我的個人信息就會傳到你的手機里。”O(jiān)wen先生接著解釋道:“其實這就是一張非接觸智能卡,和大家用的交通IC卡是一個原理。這里邊有一個內存為1KB的芯片,而這些線圈就是收發(fā)信息的天線?!?nbsp;
“當然,關于智能識別技術與NFC功能手機的應用,還遠遠不止這么簡單?!?nbsp;
手機 vs 錢包
8月16日,恩智浦半導體在北京召開了小型媒體見面會,其智能識別事業(yè)部全球銷售與市場副總裁Steve Owen先生與大家分享了恩智浦“智能識別”以及“移動支付”的市場戰(zhàn)略。
Owen先生提到,今年5月份,恩智浦NFC技術支持了谷歌新推出的Google Wallet(谷歌錢包)服務。該服務借助恩智浦安全非接觸式NFC解決方案,消費者只需將手機在智能受理終端上方靠近,即可支付貨款、申請優(yōu)惠券或者累加積分。Google Wallet可取代錢包中經常攜帶的多張實物卡。
“谷歌的這一最新舉措將真正釋放NFC技術的巨大潛力?!?nbsp;
其實手機支付并非新鮮事物,在日韓、歐美等地區(qū)發(fā)展迅猛。在日本,已經于非接觸式移動支付受理點約11萬個,大約60%的用戶每周至少會使用一次支付功能;在韓國,每月有超過30萬人在購買新手機時會選擇具有移動支付功能的手機;在全球,2010年有超過1億用戶使用了手機支付服務。
目前,包括蘋果、谷歌在內的諸多國際巨頭都把具有支付功能作為自己智能手機未來的重要發(fā)展方向。預計到2013年,全球移動支付的整體市場規(guī)模將有望達到8600億美元。
銀行 vs移動運營商
然而,經過10年的發(fā)展,我國手機支付用戶還不到2000萬,相對于超過9億的手機用戶來說,顯然比例很低;而人口約為我國1/10的日本,2008年用戶就超過4900萬。為什么方便消費者、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手機支付,在中國難以普及和推廣?
“對于手機一直來說,最大的阻力是商業(yè)模式的問題。”恩智浦Owen先生解釋道,“比如從手機的通訊功能上來說,毫無疑問這是移動運營商的業(yè)務范疇。而在早些年,NFC的芯片也是嵌入在SIM卡中的,所以移動運營商比較熱衷于推動手機支付這件事。但那時銀行還沒有準備好。而且,當談到‘手機支付’業(yè)務的時候,銀行方面也會站出來說‘這是我的客戶’。這樣一來,不管是在技術、還是在利益的分配上,都存在很大的矛盾沖突。”
但是現(xiàn)在不同了。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其可以使用WIFI直接連接網絡,從而擺脫了SIM卡的限制。這樣一來,移動運營商也遇到了問題。像剛剛推出的Google wallet服務,恩智浦為其提供了整套的內置NFC解決方案。它的PN65 NFC可以在單個器件中集成NFC控制器、內置安全單元以及NFC軟件。這樣手機廠商便可擺脫移動運營商,自己來實現(xiàn)移動支付功能。
與此同時,銀行也發(fā)現(xiàn)了契機。像花旗銀行馬上開始跟google合作,推出這款“手機錢包”。在這種趨勢下,移動運營商也坐不住了,他們也想辦法加入這樣業(yè)務,便也開始支持手機支付的推廣,這便促使了NFC的發(fā)展。
“所以,我預計NFC在中國也會發(fā)展很快。現(xiàn)在有近70個NFC手機的項目,有50家都是中國的廠商。” Owen先生很有信心地說。
13.56MHz vs 2.4GHz
然而,在中國的“手機支付”之路上,還有另外一層阻力。
目前國內手機支付主流技術方案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基于13.56MHz的非接觸技術的NFC、SIM—pass終端技術方案,另一類是基于2.4GHz的RFID—SIM/SD卡方案。
有專家表示,13.56MHz的非接觸技術是國際移動支付標準,因此國際上使用較多,適用于大部分現(xiàn)有的POS終端機。但對中國來說,這里有一個重大風險,就是有超過1400項的專利掌握在諾基亞、索尼、NXP、VISA等國際巨頭手中,中國企業(yè)專利只有34項,且均為非核心專利。如果我國全面采用NFC技術標準,意味著將手機支付巨大市場的控制權拱手讓人。
而另一個標準,2.4GHz技術是由中國企業(yè)自主研發(fā)。但是,因為工作頻點與銀行、公交等主要行業(yè)的POS機不一致,需要重新鋪設或者改裝終端機,這需要公共和金融部門與電信運營商之間的協(xié)調,也需要一定的工作量和成本。
“我希望客戶能盡快選擇其一?!監(jiān)wen先生表示,“兩個標準同時采用會給客戶帶來非常大的困擾,這更會制約NFC在中國推廣的力度和速度?!?nbsp;
Owen先生進一步表示:“可能由于中國內部的一些原因,2.4GHz的標準還會在一些城市使用。但是從全世界來看,全球都在使用13.56MHz標準的NFC。而且對于NXP來說,我們也把自己的技術許可提供給更多的公司來生產,這都是全球的統(tǒng)一戰(zhàn)略?!?nbsp;
“據我了解,中國所推行的2.4GHz技術的實際使用情況并不太好,也非常昂貴。作為如此大量使用的技術,必須要保證大量的手機都能接受,并且質量過硬才行?!?nbsp;
但這里還有一個疑惑,眾所周知,NFC本身是一種FRID技術,它屬于無線射頻,不能穿透金屬。這就導致像iPhone這樣的全金屬質地手機,如果不改變外殼設計,就無法實現(xiàn)NFC功能。但有報道說,若使用2.4GHz技術,便沒有這方面的限制。
“據我所知,只有iPhone是全金屬質地的手機,其他絕大多數(shù)還都是塑料質地的?!?nbsp;Owen先生回答EEWORLD記者,“我們也在和一些手機廠商討論怎樣把天線放在合適的位置。比如,把天線鋪設在玻璃屏幕下邊來進行發(fā)射;或是在機身上設計一小塊天線可以發(fā)射信號的位置?!?nbsp;
“NFC手機”不僅僅是“手機支付”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若想要實現(xiàn)手機支付功能,如果要使用13.56MHz的技術標準,需要更換SIM卡和手機;而選擇中國推行的2.4GHz技術的話,只需更換SIM卡即可。這樣縮減了用戶的更換成本。
Owen先生解釋道:“這是兩種更換形式的問題,一種是只更換SIM卡,這種技術在5.6年前就已經實現(xiàn)了。但是,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實現(xiàn)‘手機支付’的功能,而更多更廣泛的應用,卻無法實現(xiàn)?!?nbsp;
實際上,NFC技術還可使手機變成積分卡、輕觸式‘簽到’設備、音樂會門票、優(yōu)惠券、非接觸式支付設備、公交車票以及汽車、酒店客房、樓宇和計算機的安全密鑰——眾多應用可能,不勝枚舉。
在過去的六、七年里,恩智浦的智能識別事業(yè)部在中國的重心在交通、電子護照、以及“市民卡”(一種集合身份證、銀行和社保的信息于一身的智能芯片卡)。而關于NFC“手機支付”這個項目,我們還要去探討以何種形式去跟中國移動、銀聯(lián)、電信商合作?,F(xiàn)在我們也正在積極布局,并在擴大團隊人數(shù)?!?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