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術:智慧圖書館的支撐
我國“十二五”規(guī)劃明確提出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7大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之一,將被重點推進。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物聯(lián)網”具有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而物聯(lián)網的核心技術——射頻識別(RFID)技術,已經成為引發(fā)以物流與流通領域為代表的諸多行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新一輪革命性變革的“觸發(fā)器”和“催化劑”,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發(fā)展?jié)摿Φ膽?zhàn)略技術之一,RFID在物聯(lián)網建設初期將會迎來爆發(fā)式增長。
不僅僅是條碼替代品
射頻識別技術(RFID)在圖書館主要應用于圖書、期刊、磁帶、微縮膠片等實體資源,實現(xiàn)非接觸、一次多本的信息識別,從而簡化借閱手續(xù)、圖書清點、圖書架位管理等繁雜、重復性的傳統(tǒng)工作。
近年來,雖然電子資源大幅度增加,但由于版權、讀者閱讀習慣等許多因素,實際上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紙質資源仍將是圖書館最基礎的資源體系,紙質館藏資源的揭示、借閱、管理也將是圖書館非常重要的服務內容。
目前圖書館應用RFID技術的電子標簽有兩種:高頻和超高頻。
這兩種標簽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各有優(yōu)缺點,但與以往的條碼系統(tǒng)相比,RFID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
1.實現(xiàn)自動借閱,增加圖書的借閱量,降低手工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
深圳圖書館新館于2006年7月在全國率先采用RFID系統(tǒng),讀者到館人數增加6~8倍,外借數量增加5~7倍,現(xiàn)在一年內讀者大概在300萬人次,一天大概有l(wèi)萬本書的借還量;
2.在清查書目方面,提高館藏書目的準確性;
3.能簡化文獻加工,實現(xiàn)精確典藏;
4.能夠細化文獻館藏地址,實現(xiàn)文獻定位導航。傳統(tǒng)的文獻定位只能精確到某個閱覽室、某個專題文獻庫或者某個類目,而通過RFID技術,讀者只要知道一本文獻的位置信息,通過導引和指示,就可以精確到某個書架的某一層。
5.增加可出借文獻的類型(薄片的樂譜、圖冊、DVD等);
6.延長服務時間,延伸服務空間,實現(xiàn)自助式和24小時人性化、全天候服務。
RFID技術把圖書館從“柜臺”式服務轉變?yōu)椤俺小被?,進一步凸顯公共文化服務的普遍、均等、無障礙特點,真正實現(xiàn)一站式服務。
不僅如此,先進服務理念和館藏管理模式也將逐步得到彰顯。事實上利用RFID技術還能夠對圖書進行最準確的查重,了解圖書的借閱頻率、圖書的復本情況,實時動態(tài)地獲取和處理館藏信息,為圖書館信息咨詢、學科服務和采訪人員提供有效的決策信息??梢奟FID技術對圖書館帶來的進步已不能與“條碼替代品”同日而語。
革新圖書館管理和服務模式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圖書館)非常注重自動化技術的建設,2010年國內首家推出一站式資源發(fā)現(xiàn)與獲取平臺——思源探索,使得圖書館資源的信息查詢和獲取變得日益便捷。然而圖書采購和分類、圖書借還、圖書分揀、整架、圖書的盤點等傳統(tǒng)性工作,仍停留在原始的“人工”狀態(tài),它們占據圖書館管理的大部分人力和工作量。隨著圖書館自動化技術的提高,便捷的信息獲取與停滯不前的“人工”管理方式形成越來越大的反差,改變老式的紙制資源管理模式已成為現(xiàn)階段圖書館發(fā)展急需突破的瓶頸。而RFID技術,將徹底改變這種“人工”方式,使得圖書館現(xiàn)有的自動化技術和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更廣泛的應用,RFID的巨大潛能也將隨著新應用的層出不窮而不斷被釋放出來,使圖書館從自動化向智能化跨越成為可能。
事實上,自2002年新加坡圖書館首家使用RFID技術以來,世界上已實現(xiàn)RFID管理的圖書館多達數百家,世界大型圖書館應用RFID技術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國內已有67家圖書館使用RFID系統(tǒng),其中公共圖書館占47家,高校館占20家,預計今后將有更多的圖書館采用RFID系統(tǒng)。
RFID與任何進入圖書館領域的新技術一樣,有明顯優(yōu)勢,但也存在諸多問題。RFID目前需要克服的技術問題有:RFID高頻電子標簽容易被破壞、自助還書系統(tǒng)無法檢驗破損的圖書RFID讀寫器的靈敏度問題、門禁系統(tǒng)報警靈敏度問題、RFID系統(tǒng)的安全隱患、多標簽同時讀寫功能的改進等。隨著RFID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成熟、全球行業(yè)標準規(guī)范的統(tǒng)一、硬件及系統(tǒng)的逐步兼容,勢必將更加有利于資源的共享和管理維護。
使用RFID技術,如果僅僅只是解放一些簡單的人力勞動,那還不足以讓如此眾多的圖書館重視該技術,RFID技術帶給圖書館的將是全新的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圖書館日常業(yè)務管理、讀者關系管理、服務創(chuàng)新和推廣、輔助決策等方面的智能化進程中,RFID技術將成為有力的支撐。
RFID技術:智慧圖書館的支撐
在RFID技術的支撐下,圖書館將逐步向“智慧圖書館”發(fā)展。圖書館的未來是以讀者為中心的,面向知識服務的“智慧圖書館”,它具有完善的服務保障體系和高效的業(yè)務運營體制,能夠得到最精確、最及時的信息,通過分析模型提供給決策者準確的策略,并對執(zhí)行效果進行智能化評估。在智慧圖書館,RFID技術是最基本的支撐、最核心的技術,具體如下:
1.為文獻流通提供改進和創(chuàng)新方案通過RFID技術得到動態(tài)的借閱數據,分析借閱量和借閱策略的影響因素,為決策者提供文獻流通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方案,及時落實圖書推薦和剔舊計劃,提高信息資源流通的效率。
2.RFID技術可以記錄文獻的利用歷史、讀者使用數據,根據累積的數據分析讀者偏好,從而為合理的資源建設提供客觀的決策,實現(xiàn)資源建設的動態(tài)管理;
3.通過RFID提供的數據,分析不同讀者、不同時期的信息需求趨勢,進而為讀者提供主動的、高層次的、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比如學科化書目的自動推送;
4.在統(tǒng)一標準的RFID電子標簽前提下,實現(xiàn)地域性資源共享;
5在RFID技術應用的基礎上開發(fā)文獻定位導航軟件,以動畫圖示的方法顯示文獻定位的位置,不受專業(yè)化索書號和排架方式的局限,通過頁面導航,直觀、自助地查找到文獻的物理存放信息。在此基礎上,可超越目前分類排架的局限性,進行靈活多樣的排架,建設個性化圖書區(qū)域;
6.RFID技術可以提供大量有關讀者及其需求的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可以預測讀者需求趨勢,同樣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挖掘,也可以預測圖書館新增服務項目是否受歡迎、受哪些讀者歡迎。
隨著RFID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及延伸,圖書館的服務將真正實現(xiàn)智能化,智慧圖書館的應用藍圖逐步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期待著智慧圖書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