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共建燕窩溯源平臺 可用手機查身世
進口食品(燕窩)安全認證追蹤溯源平臺在廣州啟動
去年發(fā)生的馬來西亞“毒燕”事件,導致燕窩在中國的銷量大跌。為確保燕窩安全消費, “進口食品(燕窩)安全認證追蹤溯源平臺”昨天(5月3日)正式在廣州啟動。消費者將可通過NFC手機等終端設備,查詢到馬來西亞進口燕窩的所有相關信息,馬來西亞燕窩生產企業(yè)也將該平臺視為重新打開中國市場的希望。
據了解,“進口食品(燕窩)安全認證追蹤溯源平臺”項目是運用電子標簽技術(RFID)及傳感技術,在粵港RFID公共信息平臺與馬來西亞搭建的信息平臺對接的基礎上,開發(fā)和搭建進口食品安全認證與溯源系統(tǒng)。
該平臺通過電子標簽技術能夠查到燕窩在燕屋、加工廠、物流、銷售點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詳細信息,實現(xiàn)了從燕屋到市場的全程監(jiān)控,讓跨境食品貿易的安全及溯源追蹤有了便捷的途徑。消費者可通過手機等終端設備掃描電子標簽就可以查詢到燕窩從生產到零售的所有相關信息。
進口食品(燕窩)安全認證追蹤溯源平臺在廣州啟動
中馬雙方簽定合作協(xié)議
馬來西亞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負責人表示,日前,中馬兩國就馬來西亞出口到中國的燕窩品質檢測標準達成相關協(xié)議,保證馬來西亞出口到中國的燕窩亞硝酸鹽含量低于30毫克/千克,馬來西亞政府同時規(guī)定馬來西亞所有出口到中國的燕窩必須有三項認證:1. 馬來西亞獸醫(yī)局的健康證明,2.馬來西亞衛(wèi)生部發(fā)出的食品安全證書,3.馬來西亞通訊與多媒體委會實施的“射頻識別標簽”系統(tǒng)。
生產燕窩的燕屋
加工現(xiàn)場 ——工人正在加工燕窩
據悉,燕窩產業(yè)在馬來西亞已經有了30年的歷史,一般由華裔經營,馬來西亞獸醫(yī)局高級主任介紹,去年馬來西亞燕窩產生經濟效益1億元,2020年將達到20億元,中國是燕窩最主要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