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處理與隱私性
物聯網的數據要經過信息感知、獲取、匯聚、融合、傳輸、存儲、挖掘、決策和控制等處理流程,而末端的感知網絡幾乎要涉及上述信息處理的全過程,只是由于傳感節(jié)點與匯聚點的資源限制,在信息的挖掘和決策方面不占據主要的位置。物聯網應用不僅面臨信息采集的安全性,也要考慮到信息傳送的私密性,要求信息不能被篡改、不能被非授權用戶使用,同時,還要考慮到網絡的可靠、可信和安全。物聯網能否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是否能夠保障用戶數據和隱私的安全。

就傳感網而言,在信息的感知采集階段就要進行相關的安全處理,如對RFID采集的信息進行輕量級的加密處理后,再傳送到匯聚節(jié)點。這里要關注的是對光學標簽的信息采集處理與安全,作為感知端的物體身份標識,光學標簽顯示了獨特的優(yōu)勢,而虛擬光學的加密解密技術為基于光學標簽的身份標識提供了手段,基于軟件的虛擬光學密碼系統由于可以在光波的多個維度進行信息的加密處理,具有比一 般傳統的對稱加密系統更高的安全性,數學模型的建立和軟件技術的發(fā)展極大地推動了該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推廣。

數據處理過程中涉及基于位置的服務與在信息處理過程中的隱私保護問題。 ACM(美國計算機協會)于2008年成立了 SIGSPATIAL(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il SpatialInformation),致力于空間信息理論與應用研究?;谖恢玫姆帐俏锫摼W提供的基本功能,是定位、電子地圖、基于位置的數據挖掘和發(fā)現、自適應表達等技術的融合。定位技術目前主要有GPS定位、基于手機的定位、無線傳感網定位等。無線傳感網的定位主要是射頻識別、藍牙及 Zigbee等?;谖恢玫姆彰媾R嚴峻的隱私保護問題,這既是安全問題,也是法律問題。歐洲通過了《隱私與電子通信法》,對隱私保護問題給出了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

基于位置服務中的隱私內容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位置隱私,二是查詢隱私。位置隱私中的位置指用戶過去或現在的位置,而查詢隱私指敏感信息的查詢與挖掘,如某用戶經常查詢某區(qū)域的餐館或醫(yī)院,可以分析該用戶的居住位置、收入狀況、生活行為、健康狀況等敏感信息,造成個人隱私信息的泄漏,查詢隱私就是數據處理過程中的隱私保護問題。
所以,我們面臨一個困難的選擇,一方面希望提供盡可能精確的位置服務,另一方面又希望個人的隱私得到保護。這就需要在技術上給以保證。目前的隱私保護方法主要有位置偽裝、時空匿名、空間加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