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處理器簡化RFID讀取器設計及RFID系統(tǒng)范例分析
目前大多數RFID讀取器必須使用一個以上的處理器才能符合應用裝置需求,透過使用匯聚型(Convergent)處理器,以單一處理器即可滿足。本文將聚焦于RFID讀取器的功能,探索必須在RFID讀取器上執(zhí)行的基本軟件元件以及伺服器連結,并提供利用單一處理器完成相關設計的系統(tǒng)設定建議。
一、RFID應用概述
由于能對多重品項進行同時監(jiān)測,而不需要有人去"觸碰"每個品項(例如:使用手持式條碼掃描器),是故,RFID技術使許多新型態(tài)的應用得以實現,能夠因為此自動化辨識而獲益的應用領域類型,包括了像是存貨控制、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監(jiān)控、以及收費系統(tǒng)等各種不同的區(qū)域。
目前最普遍并以商品為導向的通用產品碼(UPC)是一種一維(1 D)條碼,幾乎是在每一樣能夠供大眾購買的物品上。此條碼中包含了被黏貼品項的相關資訊,可能也包括了該品項的建議零售價亦或是生產地點與日期。1 D與2 D條碼也可以被用來追蹤某項物品的運送細節(jié)。
RFID技術利用產品電子編碼(EPC)取代了UPC,其形式為一組位元串流。EPC至少允許包含于同一組條碼中的相同型態(tài)資訊可以被自動的搜集與進 行遠端存取,使得人的介入最小化。此外,EPC可以包含更多被貼上標簽之品項的獨特辨識(unique idenTIfying)特性相關資訊,即便是有許多相同品項。還有,不同于常見的條碼,不論品項朝向哪個方向或是周遭的照明條件如何都沒有關系,這些品項仍然可以被偵測到并加以追蹤。霧氣、黑暗、甚至倉庫里的灰塵都沒有影響。
以下是目前一些RFID系統(tǒng)的主要應用案例:
·超級市場的食物集貨架以及箱子,它們可以對資產進行追蹤,并且對資產集中處提供更良好的管理。由于具有能夠寫入標簽的 能力,因此可以加入額外的資訊(例如:出售截止日期)。此外,可以利用自動化重新訂貨來保持貨架上有適當的存貨。
·在圖書館中,它們可以用來使借還書的程序自動化,在以往,這些程序都必須利用條碼掃瞄器逐一的讀取標簽以進行辨識。
·使用在衣服標簽上,它們可用以辨識品項的真正來源。藉由使用標簽中的辨識數字,品項得以被證實其可靠性,或者是被挑選出來調查其是否為偽造的。
·在制藥工業(yè)中,它們可以用以保護產品,避免仿冒品的供應。
·在運動競賽中,它們可以在長距離賽跑中精確地追蹤一個賽跑者的進度。
二、RFID系統(tǒng)概觀
RFID使用位元串流的無線射頻(RF)傳送方式來與物件進行溝通、辨識、分類、或追蹤。每個物件都擁有其專屬的RFID標簽(也可以稱為答詢機:Transponder)。整體的系統(tǒng)會配備有標籤讀取器,為接收來自于每個標簽上的RF能量的子系統(tǒng)。讀取器內建的軟件會負責詢問、解碼、以及處理接收到的標簽資訊;它還會跟存有標簽資料庫以及其他相關資訊的庫存系統(tǒng)進行溝通。圖1所示為RFID系統(tǒng)的概念性圖解。

圖1 RFID系統(tǒng)的簡化圖解
在系統(tǒng)前端,“信號鏈”(signal chain)從粘貼在物品上的小標簽(tag)開始;當此標籤位在特定的區(qū)域時,RFID讀取器將會偵測到其存在,并讀取其以位元串流形式所傳達的資訊。在系統(tǒng)的后端,位于企業(yè)中以伺服器為基礎的系統(tǒng)會維護與更新標簽資料庫,發(fā)出警示或是啟用其它以資訊為基礎的處理程序。
1. RFID讀取器
目前大多數RFID讀取器都使用超過一個以上的處理器以滿足應用裝置需要。通常信號處理器會連接到一組模擬數字轉換器(ADC)以及一組數字模擬轉換器(DAC)上。接著網路處理器會與本地或是遠端的伺服器進行溝通以便儲存或是讀取資訊。
RFID讀取器對個別獨立的標簽與追蹤/管理系統(tǒng)之間提供了連結。除了具有多樣的尺寸外型之外,它通常也都小到足以掛載于柜臺、三腳架、或是墻上。依據應用裝置以及運作上的條件,可能會同時使用多重的讀取器以便在特定區(qū)域內提供足夠的服務能力。舉例來說,在倉庫中的讀取器網路可以確保所有從A點移送到B點的集貨架,都能百分之百的被查詢過并記錄下來。
總體而言,讀取器提供了三項主要的功能:與標簽進行雙向溝通,以便將每個標簽區(qū)隔開來;將接收到的資訊做初步處理;連接將資訊連回企業(yè)中的伺服器。